医学上一直都说要多听听病人的声音,如今这种说法越来越被重视。
学术圈和企业现在都在拼命开发能预测狂躁发作、心脏病和脑震荡等一切事情的技术,而这种技术是基于一种不寻常的数据来源-----也就是你说话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精神和生理疾病会使你说话含糊,语调拖长或者使用更多的鼻音,甚至你会发出人耳无法发觉的短音。现在依旧还不能完全弄明白分析说话方式是否能够产生准确有用的诊断,但是该领域的竞争已然拉开帷幕。
最近登上该舞台的是名为Sonde Health的公司,这家公司由风险投资公司PureTech投资,基于麻省理工大学(MIT)研究者的技术而成立的。Sonde力求为消费者开发能够筛查抑郁,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软件。Sonde的COO Jim Harper说:"说话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这家公司将从分析病人大声朗读的音频片段着手,目标是开发能够提取声音特征而不用记录词句的技术。Harper说:"我们的目标就是用人们已经具备的设备去监测和记录声音背后的东西。"
Sonde公司将会面对众多竞争和挑战。IBM公司的沃森超级计算机和科学家正在试图从说话方式中去预测病人是否可能得精神失调症。一家柏林的公司已经开始研发用声音诊断注意力不集中症(ADHD)。另一家波士顿公司Cogito正在开发一款声音分析app,这款app目前正被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用来监测服役人员的情绪状况,它也在躁郁症和抑郁病人中被测试。
目前军队也都对该技术感兴趣。早些时候,美国军队和MIT开发Sonde技术的同一批研究人员合作,力图开发出FDA批准通过的设备,用于检测脑部损伤。
如今这个领域异常活跃以至于一些企业过于着急,匆忙进入消费者市场,更是在毫无临床证据的时候就大胆宣传该技术。一个团队在众筹网站Indiegogo上筹集了超过27000美元,承诺今年夏天发布一款app,这款app将会通过分析声音特征帮助用户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该众筹团队也计划收集与癌症相关标记物的声音数据)。
来自圣母大学研究神经疾病标志物的计算机科学家Christian Poellabauer说在临床上通过声音进行有效诊断很不容易。他说发现说话方式改变的真正原因是异常困难的,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声音记录,这项开支就非常昂贵,并且你需要大量的数据来确保它们的相关性可靠。
接着还有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例如当通过声音分析来诊断脑震荡,Poellabauer团队发现许多年轻的运动员在说"hell"时会犹豫或者改变他们的语调,为此声音就可能和脑损伤没有什么太大关系。Poellabauer说:"说话是一种非常非常复杂的机制。"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些信息对于病人来说究竟有多大用处,以及临床医生是否接受以及如何来利用这些信息。纽约大学的医学伦理学家Arthur Caplan说:"如果你的app指明你说话含糊,将会得中风,并且这个信息是有用的,你可能立即就会前往医院。另一方面,如果它说你下周将有38%的可能性得偏头痛,那我就不确定这条消息是否会对你有用,你可能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下而已。"
而一些怀疑论者也提出了个人隐私问题,他们指出声音分析技术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完善,即使没有将病人的名字标记在声音样本上,该技术也可能根据病人声音的韵律和语调识别出病人的身份。
哥伦比亚大学的精神分裂症专家Cheryl Corcoran说:"我不认为现在有能够单单根据人的声音就能够识别出人的技术,但是在未来这项技术是肯定会出现的。
(江莱生物www.laibio.com)